close

  《邁爾斯·戴維斯自傳》
  作者:邁爾斯·戴維斯
  昆西·特魯普
  版本:湖南人民出版社
  2014年1月
  1981年,邁爾斯·戴維斯在經歷藥癮、交通意外等諸多事故之後,以55歲高齡重新啟程,且比從前更加健碩、果敢、老辣,在隱匿起來的這六年裡,一個暫時的邁爾斯生長出來,他的演奏前所未有的精準、平滑、靈活、剋制、游刃有餘,看似循規蹈矩,事實上則極具攻擊性。這年復出的演出現場專輯被命名為《We Want Miles(我們需要邁爾斯)》,可謂一代爵士樂迷的肺腑之言,仿佛只有邁爾斯這隻“變色龍”,才能洞悉爵士樂的全部秘密。
  時過境遷,如今邁爾斯早已作古,昔日那些或幽怨或激烈的演奏,如今都變成在空中飛翔的舊時代餘韻,但我們仍能通過《邁爾斯·戴維斯自傳》這本傳記來觸及這位爵士樂靈童的絢爛與毀滅。這部作品由邁爾斯·戴維斯口述,傳記作者昆西·特魯普負責整理撰寫,其行文基本還原出邁爾斯的本來面目,睿智、機警、開放,言辭放肆不羈,卻又無比真摯。
  這本傳記的內容十分有助於聆聽理解邁爾斯的音樂,他每次的創新皆源自每個時期的不同思考,邁爾斯從不像其他樂手般苦苦鑽研技術,他不屑於依靠慣性演奏,他曾說過,“每當聽到現在的爵士樂手還在演奏我們很久以前演奏的那些樂句時,我都會為他們感到悲哀。”邁爾斯時刻關註著音樂的發展趨向,為大眾聽覺問診把脈,他說,“音樂總在改變著,音樂的改變是因為時代在變。”邁爾斯在爵士樂被時代逼至死角時,揭竿而起,以電聲樂器與搖滾樂的元素註入爵士樂里為其續血,從而將腐朽的平衡狀態打破,為爵士樂提供一種新的可能。於他而言,“音樂和生活就是一些風格”,他所努力做到的,是將其所能預見到的最為適應時代的風格完美呈現出來,無論是電聲元素的加入,還是Funk和Afro-Cuban等風格的融會貫通,邁爾斯勇於改造、創新、衝鋒,總能在最恰當的時刻以一己之力為整個爵士樂陣營力輓狂瀾。
  然而這樣決絕而慘烈的關鍵時刻,在書中往往以輕鬆詼諧的語言展現,邁爾斯的口吻隨意自在,妙語連珠,比如全書的第一句,他在談及自己的爵士樂啟蒙之時,如此說道:“聽我說,我這一生中最棒的感覺——除了沒穿衣服的時候——發生在1944年的聖路易斯,是我第一次聽到‘眩暈’(Diz)與‘大鳥’(Bird)一同演奏的時候。”
  他的個人史也算得上是半部爵士樂史,約翰·科川、查爾斯·明格斯、克拉克·特瑞、奧涅特·科爾曼等爵士頂尖高手在書中逐一登場,邁爾斯以自己的視角記錄,爵士群英的黃金時代,在他的敘述里緩緩拉開序幕。
  在書的結尾,貧嘴的邁爾斯忽然變了一副面孔,嚴肅而深刻地談論起生命來,他說他經常夢見煙霧和雲朵,以及那些逝去的親人和朋友,他相信靈魂的存在,但也不因此過多考慮死亡,只想“抓住那一拍”。的確,瞬間即是永恆,“那一拍”在他的生命里被往複延續,最終蔓延幻化成一段極具張力的獨奏,深沉而嘹亮,這個聲音跨越膚色與信仰,拋離技巧與流派,在煙霧中,在雲朵之上,熠熠生輝。
  □書評人 班宇  (原標題:我們需要邁爾斯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f22hfakw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